提振扩大新型消费 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民革宿州市委会
2025年01月20日

消费是释放内需潜力、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2024年,我市各类促消费活动密集开展,如“徽动消费 乐享宿州”活动共发放消费券4752万元,带动消费约11亿元,有效提振了市场消费信心。但也要看到,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优质服务消费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持续扩大消费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消费有效需求有所下降。据统计,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526万人,与2019年相比减少44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0元,增速较2019年下降4.7个百分点。人口基数的下降,加之收入预期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居民消费支出更趋谨慎,消费水平有所下降。

二是消费特色和品牌引流能力不强。总体来看,我市服务消费多样化供给不足,文旅、体育、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不足,优质高端服务品牌较少,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商业街来看,我市仅有3条街区入选省级特色商业街,人气和热度有待提升。

三是消费场景创新性不足。以我市旅游消费为例,目前仍以自然景点、田园观光等传统消费方式为主,农文旅融合不够紧密,新型消费场景营造不够,旅游项目经济效益不高,存在“打卡不打钱”“旺地不旺财”等现象,难以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为促进全市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用足用活消费支持政策。抢抓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两新”)政策机遇,进一步把基础工作做实,持续激发消费增长潜能。一方面,围绕我市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全面准确摸排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底子,进一步完善政策清单,从财政、税收、金融、绿色采购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帮助企业充分享受“两新”政策红利。另一方面,抢抓周末、节假日、电商节庆等各种消费热点时段,精心策划举办产需对接、汽车和家电下乡等活动,持续擦亮“徽动消费 乐享宿州”活动品牌,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二是打造新型消费场景。顺应新消费发展趋势,结合时尚潮购、宿味烟火、音乐赛事等消费需求,通过场景化改造,加快发展夜经济、潮经济、户外经济、平台经济、首店经济。支持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商贸新业态,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卖货、社交营销、云逛街等方式繁荣“宅消费”。精心策划“皖美好味道·风味宿州”活动,创新节气菜、非遗美食、农家乐等餐饮消费新场景,加快培育省级“徽菜美食街区”。

三是促进文旅消费扩容提质。依托我市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充分发掘梨花文化、书画文化、奇石文化、伏羊文化等地方特色,定期举办商文旅体协同促消费活动,延伸文旅消费丰富供给。“一景一案”改造提升萧县皇藏峪、灵璧奇石园等重点景区,引入互动业态、丰富消费场景,持续提升景区发展能级。针对我市不同群体和消费层次,精准设计更多场景化产品和贴心服务,如“微度假”“小轻新”等消费热点。

四是深入挖掘品牌消费潜力。鼓励各县区园区、各商业综合体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全国首店、省市首店,指导苏宁、吾悦、馫街等商业中心加快智慧化街区建设,打造网红打卡地、地标性餐饮集聚区、艺术街区等特色品牌。健全消费宣传推介机制,利用长三角区域广泛开展的展会资源,鼓励本土品牌“走出去”,提升市场影响力。推动“刘老二”“昭德轩”等一批老字号创新发展,开展跨界合作,对接品牌营销企业,创新营销模式,真正把本地品牌变成线上“流量”、消费“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