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2023年05月31日

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市政协常委、萧县政协副主席  郑峰)

 

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市县域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但对照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快突破的要求,底子薄、进程慢、不均衡等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支撑能力薄弱。目前我市县域产业发展仍呈现“散、弱、小”的特点,产业链条短,特别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不充分,对于劳动力就业、农业户籍人口转移吸引力不强。二是人口集聚能力不足。调研中了解到,我市县域城镇化率约为40%,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人口外流影响较大,受沪苏浙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吸引,每年约有130万农民在外务工。三是土地等要素资源紧缺。受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制约,建设用地资源较为紧张。比如,目前全市耕地面积898.8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达87.6%;且生态保护红线内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需要退出,采煤塌陷区损毁耕地需要补充等等,导致县域城镇化建设用地、工业建设用地更趋紧张。

为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县域特色经济支撑。在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基础上,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预制菜产业,强化农业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不断拓宽对农资供应、仓储物流、销售等一系列关联产业的需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

二是谋划县域分类发展。坚持“一县一策”,引导县城分类发展。构建中心城区与县城组团发展模式,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徐州都市圈,支持埇桥、萧县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先行区。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推动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县城发挥专业特长,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支持灵璧县打造轴承特色产业积聚区、泗县打造全国农机装备特色产业集群、砀山县打造全国康养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是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健全区域对接、县乡对接、政企对接机制,聚焦新职业、新工种和紧缺岗位,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服务。落实担保贷款、贴息补助等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和市场信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抱团发展,鼓励本地乡土人才、能工巧匠就地创业创收。

四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重视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精准性,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进一步缩小县城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尽快实现县域内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推进县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县域内进城农民市民化进程,有效破解农村土地细碎化难题。

五是积极推进重点镇建设。优化重点镇城市功能,加快宜居住房建设,深入推进农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补齐功能短板。依据镇域集聚人口及外来人口规模,合理配置相应公共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完善重点镇社区建设,借鉴徐州市、沭阳县社区建设等经验做法,通过对社区综合开发或对村庄实行整体搬迁等方式建设新型社区,引导村民集中居住,实现就地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