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政协靠六招激发履职活力
2017年01月16日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这句话放在埇桥区政协最合适不过。近年来,埇桥区政协积极创新,探索履行职能新形式新载体,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提效能,使政协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开辟政协委员资政建言“直通车” 政协委员咨政建言,如何才能接地气,又让党委放心?那么,会议协商形式的创新显得尤其重要。埇桥区政协每年全委会议期间积极组织委员观摩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参加委员界别的分组讨论,与委员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开辟了委员资政建言的“直通车”。

  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又打破常规,主动邀请基层委员和群众列席会议,并走出机关,走进基层,采用现场看、听结合,议、商并举的形式,有效扩大了协商参与,活跃了协商氛围,调动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会议协商,搭建履职新平台也是一大创新之举。2015年起,埇桥区政协在埇桥街道、曹村镇、桃园镇等八个片区设立政协委员联络站,为基层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搭建新的履职平台。

  委员联络站运转一年多来,积极探索开展无主题协商活动,委员和各界群众成了协商主角,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推进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政协有民主监督的职能,这在埇桥区也有创新。埇桥区政协延伸民主监督的触角,开展“政协委员听庭审”活动。几年来200多位区政协委员先后旁听评议各类刑事、民事和经济案件65件,填写评议表220余份,提出意见建议70余条,拓宽了委员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渠道。

  在宣传载体上,埇桥区也有自己的办法,创办了《埇桥政协工作》内刊,目前已编印8期;开通了埇桥政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宣传履职情况和委员风采,提升了政协的社会影响力。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埇桥区政协还加强了理论创新。聚合全区政协理论研究力量,成立了区政协理论工作研究会,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基层政协的协商民主实践积极探索,通过理论创新推进政协工作创新。此外,埇桥区政协还创新委员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制定了《埇桥区政协委员履职管理考核办法》,就委员履职情况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让委员参政水平用“分”说话,并作为老委员推荐和评优评先的依据,增强了委员履职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邵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