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麦生产浇灌投入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我市地处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700万亩左右,是我省小麦主要生产基地。小麦整个生育期(9月至翌年5月)需水量约在500mm左右,而宿州地区小麦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常年不足300mm,每年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有资料表明小麦生育期降雨量与小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发生干旱时实施人工浇灌十分必要。但从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市小麦生产中浇灌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水利设施不健全,浇灌存在困难。我市虽有高标准农田等水利建设项目,但涵盖地方有限,多数农田地块水利基础设施简陋,往往地头只有一口水井且缺乏维护保养,其他配套设施基本没有,一旦出现干旱天气,想要浇水灌溉也困难重重。
二是浇灌生产成本高,农户不愿意抗旱。目前农户抗旱浇水,主要采用柴油机带动水泵抽水灌溉等较为原始方式,抽水量少且费工费时,生产成本较高,许多农户宁可等雨,也不愿意主动去抗旱,遇到极端旱灾天气,就会致使小麦严重减产。
三是抗旱灌溉支持引导不够,缺乏统一组织。目前小麦抗旱灌溉主要是农户自发行为,相关政府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缺乏统一组织号召,抗旱效果不理想。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设立专项农业生产资金。针对当前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探索设立专项农业生产资金,补贴浇灌成本,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加大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投入。整合农业生产相关项目资金用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以行政村或乡镇为单位统筹规划水利项目建设,做到一次性建设,终身受益的效果。同时要注重建成之后的维护保养,形成长久效益机制,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根本保障。
三是加大组织协调作用。乡镇政府要在抗旱促生产中起到组织协调作用,及早预判谋划,改变以往低效抗旱模式,积极组织带领大家利用各种水资源抗旱促生产,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农业主管部门、气象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要密切协作,宣传小麦生产中遇旱加强灌溉的重要性,如小麦播种-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拔节期、孕穗-灌浆初期等阶段是小麦生产中需水的关键时间节点,要高度关注干旱问题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同时做好预报监测,引导农户积极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