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2025年第4期
优化城区主干道绿化隔离带设置 缓解交通拥堵
2025年03月04日

致公党宿州市基层委反映:我市主城区环城河内的胜利路、淮海路是贯通城市东西、南北的核心干道,承担着重要的交通通行功能。目前两条道路均采用三块板断面设计(即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通过绿化带分隔),绿化隔离带占比较大,导致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实际通行空间受限。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叠加周边学校、商业区密集(如淮海北路毗邻市六小、CBD万达,胜利路沿线分布一小、百货大楼等),高峰时段交通拥挤不堪。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道路资源分配失衡,通行效率低下。绿化隔离带占用大量路面空间,无法满足双向车流通行需求。尤其在高峰时段,车辆混行、变道频繁,造成通行效率下降。同时,非机动车道因绿化带阻隔难以灵活调整,加剧机非冲突。

二是绿化功能与交通需求矛盾凸显。现有绿化带以低矮灌木为主,景观效果单一且维护成本高,部分路段又因植被高度影响造成安全视距不足。相较于其生态效益,其对交通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三是城市更新滞后,路网结构不合理。环城河内作为原市中心位置,多年来以保护为主,建设更新较少,胜利路、淮海路作为环城河内主要干道一直拘于现状,承担过多交通压力,环城河内各小街小巷支路微循环不畅,进一步放大了两条主路压力。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分阶段拆除绿化隔离带,优化道路断面设计。有序推进绿化带拆除工程,将原三块板调整为一块板断面(即取消绿化隔离带,拓宽机动车道至双向6车道,增设柔性隔离护栏),预计可增加有效通行宽度4-5米。

二是统筹生态与交通功能,实施立体增绿在道路拓宽后,可采用行道树+垂直绿化模式弥补生态损失。例如,在淮海路保留原有乔木(如法桐),增设隔离栏杆绿篱、路灯悬挂花篮等立体绿化设施,既节约空间又提升景观层次感。

三是强化交通组织管理,提升精细化水平。参考人民路绿波带试点经验,探索推行自适应信号灯+绿波带系统,减少停车延误。对淮海北路(六小段)、胜利东路(老一小段)实施高峰禁停+电子抓拍,并增设即停即走专用车位,缓解家长接送车辆占道问题。